服务热线:

13833784256

公司从事杂技、马戏、舞龙舞狮表演,民俗非遗演出等表演内容

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,编排与景区内涵有关的节目

资讯报道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温经理

手机:13833784256

邮箱:1227357298@qq.com

地址:吴桥县桑园镇华山道西振华新村西区

媒体关注

吴桥杂技

作者:吴桥顺艺点击:229 发布时间:2023-12-16 20:19:54

历史渊源

据《史记》《汉书》记载,古代曾流行“蚩尤戏”这种头戴面具进行比武、斗力的游戏,在春秋战国时期,吴桥杂技已有2800年的历史。1957年,南北朝东魏时期北方望族封氏之墓中发现壁画上的杂技表演,可见当时杂技艺术发展的一斑。

河北省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。从战国时期开始,中山国成王墓中就出现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。到了晋代,墓室中已经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。宋朝时期,杂技走向民间,出现“勾栏”、“瓦舍”等演出形式。在清代和民国时期,吴桥杂技达到鼎盛阶段。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吴桥的杂技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。1984年11月5日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吴桥时,对吴桥杂技艺术给予高度赞扬。这也激发了吴桥人民弘扬杂技文化,发展吴桥经济的积极性。自然而然地,吴桥杂技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阶段。 

1985年,吴桥创建了国内第一所省属杂技中专学校。自建校以来,已向山东、山西、江西、新疆等省、区杂技团体输送高、精、尖杂技新秀26人,在国内、国际重大比赛和表演中19次获奖。由于办学成绩突出,1990年被吸收为世界马戏学校联合会成员;1991年、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、人事部评为“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”和“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集体。”

1987年,文化部、河北省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以吴桥命名的第一届“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”。此后已成功地举办了五届,使河北省成为继巴黎、摩纳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际杂技赛场


文化特色

吴桥杂技源于当地生产、生活,是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。在演出中,艺人使用各种日常生活和武术器材作为道具,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节目内容。例如,在吴桥,许多人可以骑着独轮车走街串巷,小学生在路上练习空翻和倒立行走的基本功。此外,“三仙归洞”等以简单生活用品为素材的表演也颇受欢迎。吴桥杂技传统节目包括肢体技巧、道具技巧、乔装仿生、驯兽、马术、传统魔术、滑稽等七大类486个单项,集中体现了尚武好义、百折不挠的吴桥杂技文化精神。在吴桥,杂技已成为平常百姓家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,为人们所传颂。


传承保护

吴桥杂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,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、道具、管理以及传承等方面的规则,构成了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。吴桥杂技艺术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,几千年的传承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。然而,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、演出组织形式、活动形式的改变,吴桥杂技文化有逐渐走向消亡的危险,亟待挖掘和抢救保护。

目前,王保合、于金生等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努力传承和保护吴桥杂技文化。其中,王保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被誉为“鬼手”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2019年11月12日,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》公布,吴桥县杂技团获得“吴桥杂技”项目保护单位资格。这些保护措施为吴桥杂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
社会影响

吴桥杂技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一,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。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,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。

首先,吴桥杂技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吴桥杂技通过历代艺人辛勤耕耘,不断创新发展,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演艺术风格,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,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实践和表现。

其次,吴桥杂技在国际间的推广和传播,也大大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。充满魅力和神秘感的吴桥杂技表演,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,更因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特色,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。吴桥杂技艺人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,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杂技艺术的高超水平。

最后,吴桥杂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吴桥杂技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,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有力支持和贡献,同时也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相关标签:
新闻资讯
相关产品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833784256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3833784256

二维码
线